|
当“废话文学”遇上流行金曲,会擦出怎样的火花?
朋友,或许,你在刷B站时,也看到过一些这样的视频:
它们以许多网友喜闻乐见的“流行金曲”为基础,通过后期调音,将原本的歌词替换成了“废话文学”的版本。
像是“如果华佗再世,那他一定没死”,或是“为你唱这首歌,就不唱那首歌”这样滑稽的歌词搭配上熟悉的旋律,让人十分上头。甚至要像弹幕说的一样“忘记原版”了。
这场“文艺复兴”似乎来得有那么一点突兀。毕竟,一边是从正式成型到在微博上掀起轰轰烈烈的“废话文学大赛”再到如今,已经过去了近一年的“老梗”,另一边则是年代更加久远的,属于90后青春回忆的经典单曲,这样的组合乍看之下实在不像是能够掀起什么浪花的样子。
微博上的“废话文学大赛”虽然战功彪炳,但如今显然已经有些“过气”了
然而实际的情况却是,以UP主咆哮丶土拨鼠的作品为代表的“废话金曲”类视频,在B站收获了十分可观的播放量。而这也引发了新一轮相关视频的创作潮。
【废话文学系列】已经成为每周的保留节目了
不仅如此,这波新热度,甚至惹得叔叔也要来蹭一蹭,就在前几天,B站的首页上就赫然出现了这么一个大号图推:
在绕了一大圈之后,“废话文学”又回到了被许多网友开玩笑式地称为“鼻祖”的鲁迅身上,也算是某种意义上的殊途同归了。
身为梗圈的“老面孔”,“废话文学”的基本资料,相信不需要我再过多赘述。那么,与经典曲目们融合之后的“废话文学”,相比之前到底有哪些不同,又为何能够再度引发本已逐渐平息的“废话文学”热呢?
作为一个已经被收录进百度百科的老梗,你应该学会自己介绍自己了(滑稽)
在我看来,这个问题的答案,主要就是相比之前的“废话文学”,“废话金曲”在设计感方面的显著优势。
相信大部分朋友多多少少都看到或是听到,甚至用到过一些广为流传的“废话文学”经典语录,比如:“听君一席话,如听一席话”、“你搁这搁这呢”和“我上次这么无语还是在上次”。不难看出,这些“废话”与日常生活中的废话,是有着明显区别的,而区别的核心,就在于有意与无意。
如果说无意说出的废话是真正毫无意义的发言,那么有意说出的“废话”,则更像是一种刻意为之的文字游戏。
之所以这么说,是因为对于那些“经典语录”的创作者们来说,他们写下的每一句“废话”,实际上都有着明确的目的——整活,至于整活的方式,则是通过这些“废话”中违背预期的重复或是反差所制造出的“不协调”,带给看客们一种滑稽的幽默感。而这样没有什么实际的思想和内容,纯粹用文字技巧找乐子的操作,称之为“文字游戏”,可以说是恰如其分了。而想要玩好这个“游戏”,就需要花一些心思去设计。
那么,站在这个角度去看,当“废话文学”遇上流行金曲之后,能够引发新一轮热潮也就很容易理解了——比起单纯的“废话”,“废话金曲”完全就是“正义的2打1”。毕竟,歌词本就属于诗歌的一种,甚至在句式和韵律方面的要求比如今的许多诗歌还要更加严格。
如果对这点有疑问,可以多看看赵丽华老师的“梨花体”
也就是说,“废话文学”只需要想着怎么整活,而“废话金曲”在考虑整活效果的同时,还要尽量保持韵律感。于是,后者就可以被视为是前者的升级版本。
此外,在单纯的“废话文学”中,一句“废话”中制造预期的部分与违背预期的部分都完全由创作者决定;而在废话版的歌词中,制造预期的部分在很多情况下则是由原本歌词的内容决定的。这无疑大大提高了创作的难度,想要把活整好,就需要更加精心地设计。如果要类比,就好比自由写作与命题作文之间的差别。
也正因如此,让“废话文学”金曲中的歌词,拥有了较之前辈更多的设计感。
而在这些“废话金曲”的视频中,不乏令人眼前一亮或是忍俊不禁的“金句”,比如咆哮丶土拨鼠制作的废话版《本草纲目》中,“霓虹的招牌,橘色的是氦,绿色的是氪,红色的是氖”,不仅韵脚和谐,听起来毫无违和感,还融入了霓虹灯多彩光色背后,不同稀有气体通电后会呈现不同颜色的物理性质。
他甚至专门换了字幕颜色
不仅如此,在他的同类视频里,你还能找到许多这样涉及数理化生的有趣元素。
数
理
化
生
让观众们在捧腹之余,还能学到点没用的小知识,与“废话文学”的载体搭配,可谓是相得益彰。甚至还有了那么点“寓教于乐”、“变废为宝”的意思。
再比如废话版的《有何不可》中的“为你辗转反侧,充电线太短就转回来了”,绝对称得上是当代青年日常生活的真实写照了。会心一笑,倍感亲切之后,让人不得不赞赏于作者的细致与巧思。
更加难能可贵的是,在上述之外的诸如时事、谐音等五花八门的元素信手拈来的同时,这些“废话文学”版的歌词,往往还能保持顺畅的逻辑关系。不难想象制作者为了在视频内容设计上花费的心思。
紧跟时事
谐音大师
而最终的播放量,就是对作品质量最好的褒奖:
在本身设计感提升之外,“废话金曲”的火爆,还有着一个次要原因——这些“废话文学”版的二创,选用的素材基本都是传唱度高、受众度广的歌曲。像周杰伦、许嵩、林俊杰、陈奕迅等网友们普遍喜闻乐见的歌手的作品就成为了“重灾区”。
放过他们吧(狗头)
这样的选择无疑是十分明智的。就像一说联动,谁都想找个大IP一样,用“名曲”做素材,能够极大地提升二创视频的潜在观众数量,天然掌握了“混脸熟”这一流量密码。
现如今,热度这个东西,往往来得快,去得也快。正如安迪·沃霍尔可能从未亲口讲过,却已经被引用烂了的“十五分钟定律”所说的:“在未来,每个人都能出名15分钟。”
虽然已经被引用烂了,但安迪·沃霍尔本人很可能根本没说过什么“十五分钟定律”
虽不中,亦不远矣。比如年初的“金钱豹”、“成龙劝游”以及后来的“发生甚么事了”,在短暂的风靡之后,便回归于沉寂的常态之中。不过,在层出不穷的“网红爆款”中,也总会有那么一些“细水长流”的异类,能够在火爆之后,保持长期的受众度,并在遇到合适的契机时“再起波澜”。
就像今天的主角“废话文学”在遇到耳熟能详的“流行金曲”之后,所擦出的别样火花一样。
千万播放,可能用“火花”来形容都有点保守了
原文地址:https://www.sohu.com/a/553860650_119620?sec=wd |
|